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营销,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个人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 即使知道工作表中存在重复数据的单元格,也还有问题需要解决。一般来说,确认工作表中存在重复的数据后,需要删除重复的信息,将表格整理为没有重复数据的状态。利用先前的方法只能确认是否存在重复的数据,无法选中并删除重复的单元格。 因此,我们需要将原来的公式修改成这样: =COUNTIF($A$2:A2,A2) 在单元格 B2中输入=COUNTIF($A$2:A2,A2) ![]() 在单元格 B2中输入公式时,指定与第二参数一致的单元格查找范围的第一参数为“$A$2:A2”,也就是单元格 A2。因此,得出的结果自然为1。 接下来,双击右下角游标,将这一单元格复制到最后一行,就会出现以下画面。 将单元格 B2复制到最后一行 ![]() 这也就是我在第1章里稍微提到过的自动筛选,即只抽出 B 列中值为2的单元格后并删除,即可删除所有重复项。 自动筛选抽取 B 列值为2以上的单元格 ![]() 单元格 B2的函数中的第一参数“$A$2:A2”,指定从 A2到 A2作为函数的范围。冒号(:)前的内容表示只引用范围起始点的单元格,意为绝对引用。如此一来,将这一单元格向下拖拽复制后,单元格 B3的范围为“$A$2:A3”,单元格 B4为“$A$2:A4”,以此类推。也就是说,作为指定范围的单元格的起点,即单元格 A2是固定的,终点的单元格却是相对引用,可以不断延续。这样就让人觉得第一参数指定的范围在无限扩展。 在 B 列的各单元格中的函数引用的并不是位于该单元格下面的单元格中的内容。所显示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单元格相邻的单元格的数值,在 A 列中出现了几次”。 照此推断,就能得出“B 列中显示有2以上的数字的数值表示:在 A 列中的前面的某行中已经出现过有相同值的单元格”,表示数据有重复。因此,如果将 B 列中含有2以上的数据的单元格全部删去,A 列中就不会存在重复的数值了。
Excel整体界面趋于平面化,显得清新简洁。流畅的动画和平滑的过渡,带来不同以往的使用体验。 |
温馨提示:喜欢本站的话,请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