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为使用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营销,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个人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 有一个数据表如右图所示,要求统计A2:A11单元格区域中不重复记录的个数。 方法1: 使用COUNTIF函数创建数组公式: {=SUM(1/COUNTIF(A2:A11,A2:A11))} 思路解析: 使用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返回区域内每个记录出现次数的数组,被1除后在对得到的商求和。假设记录X出现N次,则每次都转为N/1,N个1/N求和得到1。 这是一个统计不重复值的经典算法,起特点如小。 (1)统计区域内不得有空单元格,否则返回#DIV/0!错误。可以用下面的数组公式解决这个问题: {=SUM(IF(A2:A11<>"",1/COUNTIF(A2:A11,A2:A11))} (2)因为EXCEL浮点运算可能产生误差而造成答案不正确,即公式返回值比正确值小。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嵌套ROUND函数修正。 (3)对数据类型没有要求,文本,数值,逻辑值,错误值均可。 (4)统计区域不限于单行或单列(即一维引用),可以是A1:C10这样的矩形区域,但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引用,而不能是非引用类型的数组。 方法2: 使用FREQUENCY函数法创建数组公式: {=SUM(IF(FREQUENCY(A2:A11,A2:A11)>0,1))} 此公式可以简化为 {=SUM(–(FREQUENCY(A2:A11,A2:A11)>0))} 思路解析:使用FREQUENCY函数返回统计区域的分部频率数组中,在记录第一次出现的对应位置是该记录出现的总次数,第二次出现的位置则为0。 此方法特点如下: (1)统计区域可以有空单元格。因为该函数将忽略空白单元格和文本。 (2)没有浮点运算误差。 (3)参数只能为数值,如果是一维的"文本"数据,可以借助MATCH函数转换为行,序列号数值再进行统计。 (4)参数不受引用或数组的尺寸范围限制,可以支持多行多列的"数值"数据的不重复统计。 方法3: 使用MATCH=ROW比较法创建数组公式: {=SUM(IF(MATCH(A2:A11,A2:A11,)=ROW(2:11)-1,1))} 此公式可以简化为: {=SUM(–(MATCH(A2:A11,A2:A11,)=ROW(2:11)-1))} 思路解析: 使用MATCH函数返回区域内每个记录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并与ROW函数返回的记录所在对应行号减去首条记录行号得到的1~m(记录总个数)的数组比较,即第一次出现就算1次,其他记录忽略。 此方法的特点如下: (1)统计区域内不得有空单元格,否则MATCH函数返回#N/A错误。对于所包含的空单元格,可以用文本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SUM((A2:A11<>"")*(MATCH(A2:A11&"",A2:A11&"",0)=ROW(2:11)-1))}。 (2)不会有浮点运算误差。 (3)数据类型可以是文本,数值,逻辑值,但不得包含错误值。 (4)仅限于一维区域引用或一维数组。
Excel整体界面趋于平面化,显得清新简洁。流畅的动画和平滑的过渡,带来不同以往的使用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