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是英文Word Processing System(文字处理系统)的缩写。它集编辑与打印为一体,具有丰富的全屏幕编辑功能,而且还提供了各种控制输出格式及打印功能,使打印出的文稿即美观又规范,基本上能满足各界文字工作者编辑、打印各种文件的需要和要求。 WPS,1988年诞生于求伯君这个24岁年轻人之手,早于微软的office。 早在DOS年代,WPS就早在Office之前占领了中国市场,那时候Office还没诞生。当时几乎所有的打印店用的都是WPS的排版软件,当时中国能用上电脑的人少之又少,虽然在文字排版和打印领域小有名气但是也仅限于此了,求伯君当时没有想过在个人PC飞速发展狂潮中,培养一大批新生用户实在是一次重大的失误。当时如能果断的和政府部门合作,力推WPS,微软的Office也不会有今天这么成功。 1996年,微软主动上门找上金山,微软希望金山将WPS格式与微软共享,并且是两者互相兼容。然后,双方签署了一份协议——双方都通过自己软件的中间层RTF格式来互相读取对方的文件。 WPS格式向微软开放意味着,原先的WPS用户可以使用微软Word打开、编辑WPS格式文档。同时,WPS也可以打开和编辑Office格式的文档。 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希望和要求,让微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抢占了中国市场。微软进入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将WPS的老用户转移到Word平台上来。微软宣传做的不错,并且采用捆绑销售并纵容盗版的方式(因为个人使用盗版并不违法),快速占领了中国的市场份额,差点把金山置于倒闭的困境。 雷军被迫推倒所有WPS代码,重新设计WPS,反过来与微软兼容。2002年8月,当雷军向求伯君提出准备以3年时间和3500万重写WPS,求伯君沉默之后表示同意。 2005年9月12日,新版的WPS上线,并宣布向个人永久免费。这是WPS的第一次妥协。它与老WPS的关系可能只限于延续了同样的名称。这个版本的WPS没有使用老WPS的一行代码,全部推倒重来,全面采用微软Office标准,目标是能达到“一字不差、一行不差、一页不差”的兼容效果。软件界面和功能上一模一样,技术上还实现了超越。2012年起,WPS开始使用Qt框架进行开发,成为全球首个能跨平台的办公软件,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IOS所有主流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因为当初的协议,所以现在金山软件无论怎么改,就算100%模仿Office,微软也不能告它侵权,因为两者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底层的技术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的是格式的问题的话,他们之间是有格式共享协议的。 如果是说其他的话,办公软件虽然实现的功能相像,但是如果其实质代码是不一样的话,是无法构成对微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犯的。 在中国大陆,金山软件公司在政府采购中多次击败微软公司,现的中国大陆政府、机关很多都装有WPS Office办公软件。 |
温馨提示:喜欢本站的话,请收藏一下本站!